我在被封控的上海,也在充满希望的春夏
我们被生活暴击的时刻有很多。但是在疫情的加持下,这些暴击好像更多了。
前天我们征集了一些关于疫情时代下,每个人经历的暴击。
我很喜欢其中一位朋友的分享:「我在被封控的上海,也在充满希望的春夏。」
接下来一起看看:
@小桌子
真的有人关心我吗?其实没有。
因为我刚出院就又被叫回了一线。
某段时间,疫情突然严重,因为核酸采样的人员不够,我接到了任务去帮忙。从一个负责整理数据的办公室文员,到穿着防护服要去核酸采样的一线工作人员,我只用了半天,中间没有思考和迟疑的时间。笨重防护服带来的不适、非医学专业的尴尬、摸不清流程的痛苦都需要我自己消解。
第一次暴击应该是自己因为高强度工作和不规律饮食导致肠胃炎住院。我在床上睡了两天,不夸张就是睡了两天,睡醒了喝口水,喝完了再睡。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休息的时间,却没想到领导想要拿我的病情大做文章。安排了各种慰问的人、各种拍照、各种电话。有一次,领导慰问我之后,走到门口假摔(装自己低血糖),记者、医生连连称赞他「好领导」。
真的有人关心我吗?其实没有,因为我刚出院就又被叫回一线。
图源|Giphy
第二次崩溃,是我发现自己被「排外」了。疫情期间防护人员会参与评奖评优,虽然不奢望但我知道每个人都应该是有资格的,其实不然。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检测人员突然开始不让我们这些被调过来帮忙的人碰试剂盒,而是做一些边缘的工作。开始我还觉得很高兴,看来疫情要结束了。但实际上是因为只有碰试剂盒才有评优的资格。不仅如此,拍摄宣传片的时候也是在我们下班后,偷偷拍的。
我其实不在乎这些,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忽视。
@Yaru
读到小说主角吃战友寄给他巴旦木的情节,
趴在床上有些想哭:好饿……
截止到4月19号,浦西封城的第19天,解封依然遥遥无期。
封城前最后一天,我们在一家很有名的汤包店排了40分钟吃了最后一次汤包,我还买了一份我有生之年吃过的最好吃的鸭血粉丝汤,决定解封之后常去光顾这家店。
图源|Giphy
下班后我带着同事帮忙买的生抽、料酒、蚝油,以及另一个同事从她家小区团购到的平价鲜奶回家了。路过水果店进去转了一圈,我看只剩下很多品相不太好的苹果和橘子就没有买,又去了一家进口食品超市,象征性地拿了一袋零食、一盒巧克力,没想到后来它们真的变成隔离期间最为宝贵的食物。
刚开始居家隔离时,我以为马上就会解封,也因为那几天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做饭,短短几天就把囤的零食、速食吃掉,最后只剩一包薯片、一盒胡萝卜汁跟一瓶酸奶。
到了4月7、8号时,几位邻居的核酸报告被爆出有问题,后来情况愈演愈烈,越来越多家庭出现了核酸报告异样。
不知道会封到什么时候,我不舍得消耗为数不多的食材,于是中间饿了几天肚子,一天就吃一顿饭。
期间还吃过长了芽的土豆、过期的牛奶、烂掉的水果蔬菜,忐忑之中还好只拉过一次肚子,其余没有大碍。原本就讨厌浪费行为的我,经过此次隔离更加爱惜物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时预想最坏的情况是带着没舍得吃的最后一袋薯片去方舱医院,第二坏的情况是每顿吃藜麦拌酱油,应该可以坚持一个月。
这段封锁期,我对食物的渴望达到了峰值。有天晚上读小说读到主角吃战友寄给他巴旦木的情节,我趴在床上有些想哭:好饿,不知下次吃零食会是什么时候。
图源|Giphy
情况在前几天得到了好转,我收到了社区送的第4次菜,有了油、大米和面条,这两天也收到了公司送的物资,新鲜的蔬菜鸡蛋和午餐肉。今天中午我做了午餐肉炒辣椒、西红柿鸡蛋,晚上还做了丝瓜汤,加了安井虾滑,一向做饭难吃的我也觉得味道不错。
放下手机后去为自己做一顿热腾腾的饭。
其实隔离到现在我们一共发了4次食物,尽管中间两次量和质都不太行,但有总比没有要好。据我了解,周围的朋友、同事差不多每周也都能收到食物。所以我一直怀着感恩之心,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资,也感谢辛苦的大白和志愿者。
朋友圈里有不少的愤怒、吐槽、分析和缅怀,每天也都能看到一些负面的信息,但也有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去行动,去发声。
通过这段时间我也切身感受到了,身边有很多善良、勇敢又热心肠的人,ta们是陌生人、邻居、同事,大家都是一群平凡的人,有礼貌、有同理心,面对压力也会着急,但更多时候会积极解决问题、互相鼓励和支持、抱有希望。
@嘻嘻
急性阑尾炎的同事,半夜找不到救护车
跑腿大哥:你取消订单,我送她!
4月7日晚上十点十六分,腾讯会议刚刚结束,我对着笔记本恍神:方案又是一轮颠覆性修改……从浦西全域封闭居家后,我们就再没下过班。上海停摆了,我的房间却充斥着精神嘶吼。
我还没有从工作状态抽离时,十点十七分,一条无声的消息蹦出:
大家能帮我问问哪个医院能看急性胃痛 说不了话了
没有标点,没有语气,精炼得仿佛是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这句话。
这是今天加班到凌晨三点的同事发出的消息,下午急性胃痛的她已经催吐三次了。微信群里的其它同事们齐刷刷地蹦出来,分头寻找周边还未停诊的医院,一一拨打电话确认。十分钟后,我们锁定了急诊营业的静安中心医院,开始四处帮忙找车接送。
接下来的剧情和大家微博上看到的各类求助讯息一样——
120:我们没有车了,请找居委会帮助。
110:我们没有车,请找120叫车。
街道就医保障热线:我们无法提供帮助,请找居委会。
居委会:我们没有车,请找120。
来来回回的死循环后,我们最终在业主求助群找到了爱心邻居,帮忙开车送她去医院。
图源|Giphy
到达医院做完一系列检查,医生得出的结论是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手术,不然随时有穿孔的风险。但静安医院无法承接手术,需要转院治疗。这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我们又面临一轮新的找医院找车的电话接力,因为即使人在医院依然也没有多余的车,而爱心邻居已经回家了。
这个点城市都睡了,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办法,甚至想让同事和她室友骑着共享单车去下家医院,但这时的她其实行走都十分困难了。刚巧我的手机铃声响起,没想到刚刚碰运气下单的跑腿有人接单了!
电话沟通后,跑腿大哥表示挺为难的,害怕自己骑电动车载人会被交警抓住,又怕病人在路程中出意外。几番沟通后,大哥咬咬牙说,「你把单子取消,我人已经在医院了,我送她过去!」
我加上了跑腿大哥的微信,想把取消订单后的跑腿费转过去,大哥回复的消息让我们集体破防:
图源|受访者提供
之后的一周,依靠着同事、室友、邻居一轮又一轮的接力,同事完成了一周的保守治疗。真是万幸,万幸没有穿孔、万幸在每个关头都有人伸出援手。
*这位同事很想对提供救助的朋友发万字感谢:电话热线选手江江,网络搜寻员哎哟,通讯联络官啊哈,YR,大C,前线冲刺选手乐事及家属,中医鼻祖燕燕,还有风驰电掣外卖小哥,嘲讽技能满分的急诊室医生A和温温柔柔急诊室医生B及all深夜坚守的医护人员们。
@啊哈
疫情期间我和室友们在上海被封控了,
但我们却把微信合租群解封了。
我在年后搬到上海,在公司附近找了个房合租。为了生活方便,我们建了一个合租群,除了日常的维修、卫生通知,大家几乎不在群里交流。把群折叠免打扰,是我逃离社会沟通的最有效方式。
浦西刚封控时,我们三个各自做饭。高个小哥一天两盒自热锅,蓝发尾小姐姐架上蒸锅,吃着家里寄来的包子饺子,我则每日不断炒菜炒面炒饭。偶尔社区发物资时,我们才会一起处理食材。
但后来我开始捉襟见肘,从三月底开始,手速太慢的我再也没有在线上平台抢到过任何食物,之前囤的菜还是靠同事朋友跨区代购及午休时间走街串巷一家家买来的。
两块肉、十几只虾和几根香肠是我们合租厨房最后的荤菜,封控前咬牙花65块钱买的哈密瓜,已经放一周了,它是最后一个水果。
合租小屋的食物焦虑愈发严重,蓝发小姐姐开始疯狂加入小区团购群,一个一个碰运气。我则发挥出我业余厨师的本领,统筹起余粮,负责全家伙食。不会做饭的小哥则放话:「厨房的碗不许洗、地不许扫,都是我的,谁动我和谁急!」
图源|受访者提供
焦灼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天,菜越来越少,米还剩一顿,方便面也只有几盒了,团购的物资迟迟未到,封在家里的我们只能一边继续团购,一边等待政府和公司的物资。
但4月9号那天特别奇妙,我们忽然就接到了政府的物资,小哥的公司也送来了物资,我们团购的粮食也来了好几份。那种不用为食物发愁的愉悦,我真的第一次体会到。
至此之后,我们三人依然保持之前的分工,一起做饭打扫,补充物资,争取不浪费任何一片菜一口粮食,这是2604(门牌号)的共同目标。
毕竟我们是幸运的,疫情之下,有多少人在为工作生活发愁,为一颗番茄而抱歉。
我在被封控的上海,也在充满希望的春夏。
各地朋友时不时问候我上海的情况、工作生活、温饱余粮。我们必然比大多数人幸福,我们永远别忘伸出双手,给予帮助,接受帮助。
-喋喋不羞-
总之,就是疫情退散吧。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爱这个世界。
-RECOMMENDED-
男友乳头秘密
愤怒性爱
接吻秘史
👆
害羞就关注 or 私密分享
胆大就点在看
👇